江门市侨媒中心讯:梁启超是谁?少年中国之少年也。他一生著作等身,著述1400万字,饮誉海内外;他家教有道,九个儿女出了三个院士;他培育栋梁,桃李满天下,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即由他亲手制订;在他的家乡广东新会,新时期的梁启超故居正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崇拜者和朝圣者。去新会旅游,不能不去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代奇才出身耕读人家
梁启超故居位于新会县茶坑乡(今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是一座“三眼灶”式的砖瓦房,为梁启超1889年考试中选举人以后所建。故居建筑面积约有二百平方米。厅堂背东朝西,两面为卧室,上有木楼。厅外是一方小天井,门户开在天井侧边,南向。厅堂的南侧还附筑了一座两层的小楼阁,可在上面读书和眺望。这座房屋现辟为“梁启超先生故居陈列室”。故居内陈列有梁启超的著述、书信、照片以及使用过的印章、砚台、笔、墨、茶缸等遗物。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南国耕读家庭,却孕育了一位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政治活动家、学术家和政治家。南国的奇迹。
梁启超先生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怡堂书室:梁启超先生少年读书处
梁启超先生中华民国四年司法总长职衔匾额
梁家私塾。一代奇才梁启超从这里走向世界
梁启超纪念馆真实还原主人公传奇人生
梁启超先生坐像。一代宗师,名垂青史。
游客在观看关于梁启超先生生平事迹的纪录片
梁启超先生家教家风至今影响深远
神童故事家喻户晓
梁启超故居旁边的小广场上立有梁启超先生的铜像,铜像背后遥遥可见凤山,山上有凌云古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八角七层。在塔上可遥望银洲湖、崖门等绝美景色。当地流传广泛的梁启超神童赋诗故事,说的是梁启超11岁时登凤山凌云塔,有感而发写有一首《登塔》诗:“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近年经过地方文史专家考证,故事纯属传说,诗作是今人所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启超少年早慧才情过人,是不折不扣的神童,当地流传着关于他的神童故事,也说明新会人对梁启超先生的尊崇和爱戴。
梁启超故居旧貌换新颜
梁启超是新会人的光荣与骄傲,启超故里是新会最大的文化名片,启超文化是新会人改革精神的缩影。梁启超故居近年完成最大规模的修缮,以崭新姿态展示出迷人魅力。2022年,新会区政府对梁启超故居北侧的仁堂、供销社、衷玉梁公祠、大礼堂、旧乡所、有立梁公祠六栋建筑及茶坑村沿街建筑进行修缮改造,拓展景区游览面积,并邀请清华大学专业团队对纪念馆及六栋建筑的展陈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展,分不同专题展出梁启超先生的家风家教、教学历程及学生事迹、“乡治”论思想、学术成就等。
梁启超纪念馆还原巨擘多彩人生
梁启超纪念馆位于故居南侧,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馆内的展览分7个部分,以不同的专题、不同的层面,展示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享誉中外的学术巨擘和书法大家的风采。
漫步梁启超纪念馆,彷佛行走在梁启超先生饮冰救亡的人生旅途,我们对这位爱国者、改革家不禁油然生出景仰之情。勿忘前行者,勿忘梁启超,让我们再次默默朗读一次先生的生平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幼聪颖,刻苦好学,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师从康有为,同倡变法维新。23岁赴京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编译西书,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继续进行维新救国活动。辛亥革命前后叱咤政坛,组党结社,曾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1915年策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1918年至1920年趁欧洲考察,潜心研究中西文化,“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开白话文风气之先。晚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等校教授。一生著述宏富,集为《饮冰室合集》。(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