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通讯社江门市侨媒中心讯:中国近代著名防疫专家、抗疫斗士伍连德先生,字星联,祖籍广东省台山市四九镇,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6岁的伍连德父亲伍祺学也离开西边巷村,到达马来西亚槟榔屿,台山伍氏家族开始在南洋开枝散叶。一百多年过去,在台山市四九镇下坪西边巷村,依然完好保存着伍连德家族的晚清青砖祖居。近日我们慕名到伍连德先生故里,寻找伍连德先生故居,期望从故乡父老口中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伍博士”。
1911年,伍连德身着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定制礼服,被授予二等双龙勋章
1936年出版的《中国医史》第二版
晚清建筑:伍连德先生祖居
伍连德先生祖居:台山市四九镇下坪村西边巷13号
伍连德先生家乡的祠堂:德远伍公祠
当年,伍连德祖父便从这乡道离开故里赴马来西亚谋生
家乡人在伍连德先生祖居前追忆伍公生前抗疫事迹
1、伍连德:首位诺贝尔奖华裔候选人
过去三年疫情肆虐,令人刻骨铭心;回顾伍连德博士抗疫事迹,乡人倍感自豪。家乡人对伍博士均家喻户晓如数家珍:伍连德先生是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华人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伍连德是中国近代华人接受现代医学训练先驱之一,他青年时代负笈英欧七年,先后在剑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医学学士,外科学士,文学硕士和医学博士五个学位,并曾在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得到系统的微生物学训练。此后三年回到马来亚挂牌行医。1907年获得袁世凯邀请出任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即今日的副院长职位)。
2、伍连德毕生献身祖国医学事业
伍连德在防疫抗疫岁月中取得杰出医学成就。首先是1910年12月,伍连德医生在东北疫病暴发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尸解剖、细菌学观察等研究手段,确定了所发疫病是通过飞沫与空气传染的“肺鼠疫”。这是国际上未曾发现和确认的一种新型鼠疫。伍连德医生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快速控制了疫情。事实证明,伍连德医生领导的东北抗疫胜利,是世界抗疫史上第一次以现代医学手段结合社会行政手段主动地、有组织地战胜了的大规模疫情,从而揭开中国与世界抗疫史的新篇章。其次是发明现代医学口罩的前身——伍氏口罩。伍连德医生将口罩制作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使得处于疫情威胁下的人们得以用这种最简便的方式有效防护,此举也造福于后世。第三是呕心沥血写作《中国医史》。为向世界介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医药史,伍连德医生与医史学家王吉民先生合著了英文版《中国医史》,经16年努力于1932年由天津印字馆出版,1936年卫生署海港检疫处再版。这是唯一一部以英文撰写的中国医史,是近代三部中国医学史经典著作之一。该著作第一次向世界医药界及史学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纠正了国外一些医史学家的无知与偏见,向世界弘扬宣传了中国医学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
3、淡泊名利,一生最爱当医生
抗击鼠疫成功后,伍连德名声大噪,但他拒绝了清政府的一切赏赐,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医疗事业的构建中。东北脏乱的环境和极度落后的医疗条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鼠疫可能会卷土重来。为了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机制,他继续在各个国家和机构中游说。伍连德将毕生都奉献给了人类医疗事业,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医生,一位彻彻底底的人道主义者,但即便他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他也只是始终以一位医务工作者自居。伍连德一生著述等身,发表过学术论文300多篇,从《传染病之预防》《陆海军参用中西医论》《尊重医德刍言》到《中国公共卫生之经费问题》等,涉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军事医学、医药管理、检疫学、中西医比较、医学史等诸多方面。
4、伍公乡亲的三个心愿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术家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评价伍连德先生:“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1935年,伍连德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成为第一个获此提名的华人。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心脏病逝世,享年81岁。临终前一年(1959年),他在自传的序言中这样写到:“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地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问伍公乡亲,有什么话要对伍连德先生说?伍连德先生故乡父老乡亲有三个心愿:希望保护好伍连德先生留在家乡的唯一祖居;希望建一个伍连德先生纪念公园;希望伍连德先生定居海外的亲属可以回乡走一走看一看。伍连德先生故乡父老乡亲的这三个心愿,何时可以实现?何日可以梦圆?(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世界洪门组织全球传播部新闻司洪门通讯社洪门新闻网发布
评论